1. 首页 > 美文摘抄

枣花飘香 枣花飘香的季节

山西稷山,枣花香!

在稷山国家板枣公园,树龄一千年以上的枣树居然有17500余棵。这样的板枣古树群,天下少有。想想看,穿梭枣园中,随处都是唐、宋、元、明、清以来遗留下的枣树,花开千年,果挂千年,岂不叫人赞叹。

小火车穿越枣林,一路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清新的枣花香随风飘散,时而清淡时而馥郁,宛如穿越时空的信使,将那古老的清香带给进入这片土地的旅人。

然后,我们就听到了一阵热烈的鼓声,伴之以激昂的劳动号子:“石头旋顺井中间,枣木腿儿站四边;四把月子木轴挂,八只柳罐分上下;井台四边四壮汉,羊肚手巾好打扮;乌黑裤子白褂褂,圆口布鞋白袜袜……”

这是古井浇园的劳动号子。当夏季来临,旱情加重时,枣园里的一口古井便成为浇灌枣树的主要水源。人们借助轱辘和水罐,将深井下的清泉提上来,浇灌滋润干燥的大地。与这种繁重的体力劳动相伴的,便是浇园的劳动号子。

园中古井,名“甘棠井”,至今出水清洌。当水罐提上清泉时,我们不禁掬一捧水俯身就饮,其味甘洌,不愧叫“甘棠”之井。甘棠,就是棠梨。这个名字的由来,据村民说,是为颂扬离去的地方官爱民德政。明代万历年间,稷山知县刘三锡,在此破皇禁,凿水井,解除枣园的旱情。崇祯年间,为纪念此事,知县薛一印为甘棠井建亭立碑,写诗赞板枣:“江南桔绿日,塞北枣红天。色岂经霜老,味从戴露鲜。既嗟驰荔苦,还得赐樱偏。处处赤珠满,催租了半年。”

我们在稷山大地行走,听到很多农业的故事。最早,据说是在四千多年前,后稷姬弃在稷山汾河岸畔、稷王山麓,树艺五谷、教民稼穑。

我们在稷山,还知道稷山有“四宝”,麻花、饼子、鸡蛋、板枣。板枣是稷山的宝,这种枣子与别的枣子不同,长得特别大,肉厚核小,味道甜香,久贮不涸,被列为中国十大名枣之首。

稷山板枣的主产区在吕梁山麓老龙川和青龙川一带,有厚厚的沙砾层,涝时利于排水,旱时利于蒸腾,符合植株高大的枣树生长。再加上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这里出产的板枣就特别甜。怪不得,稷山人称“六谷”,除稷、麦、麻、黍、菽之外,稷山人是把板枣也作为一“谷”。

自古以来,稷山枣农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板枣生产系统,涵盖了板枣的整个生命周期。一年到头,四时流转,大地上生活的农人早就与自然磨合出了默契的节律。从板枣的培育、种植、采摘到晾晒、储藏,从人的出生、成长、婚嫁到生育、老去,每一个环节中,人与土地呼应着彼此的节奏。板枣的生产,最有特色的莫过于“枣麦兼作”的复合经营模式。既种枣,又种麦,这种模式让板枣树下的土地得到充分利用,种植麦类或其他作物,既提高了土地的产值,又形成了生态的互补,为板枣创造了更好的生长环境。在南方,农人们也惯于精耕细作,在林下养鸡,在稻田养鱼,冬小麦春油菜,还有两季水稻,冬闲也种紫云英,弯弯曲曲的一条细土埂上,还见缝插针地种下几行田埂豆。这就是农民的智慧,也是农人的生存法则。敬畏天地,没有人胆敢鲁莽轻率地对待土地上的任何事情。

浇园的劳动号子,在枣园上空飘荡,简短有力,高亢又齐整,这劳动的歌声是对生命本身的赞许。人们千百年来在枣园里摸索出来的生产方式和理念,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更成为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2017年7月,板枣的这一生产系统,因其独特的价值而被列入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9年,稷山板枣生产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诗曰: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站在稷山枣园里,我想起我的南方水稻了。

关于枣,我知道它是好东西。在我的家乡有一座山,相传有个樵夫上山砍柴,看到两个童子在下棋,他驻足看了一会儿。后来童子给了樵夫一粒枣,樵夫吃了,不觉得肚子饿。后来天快黑了,童子说,咦,你怎么还不回家。樵夫才想起要回家,一摸斧头,发现斧头柄都已经朽坏了。那座山,我们就叫它烂柯山,柯就是斧头柄的意思。

山中一日,世上千年。仙人给的一粒枣,让人一千年忘记了饥饿。

我们还是在枣林中行走,漫无目的,古树与花,一老一新,老的持续老,新的年年新。这奇异的感受,也是生命不息的秘密。

不知行多久,眼前忽然一亮,不知道什么时候,这林中冒出一片白色的帐篷。这不是时下最流行的星空帐篷吗?我当下即感叹,稷山人还是有思路,文旅做出了新意。这样的古枣林中做一间非永久性建筑的“轻”酒店,真是让人赞叹。要知道,这可是在北方,在山西的农村稷山,一个小小的县城,而不是高消费的旅游人群集聚地。

再前行不久,就见到了一座颇有野趣的装满落地玻璃的现代建筑。莫非有咖啡?我顿时兴奋起来。推门进去一问,果然有咖啡。我们便坐下来喝了一杯咖啡,也就此认识了咖啡师燕子。她是本地村民,原来有一手做花馍的好手艺。后来因为板枣公园有了星空庭院野奢民宿,她就应聘来当主管。燕子做事情可麻利了,在给我们调制咖啡的同时,还接着电话,安排民宿的房间。挂了电话,又指派服务员去做一件什么事。

此时此刻,我恍惚觉得身在都市中,乡野与城市,时尚与古老,在这里完美融合。燕子在此上班,为许多远道而来的游客服务,还能照看家里的事,一举多得。燕子说,现在乡村越来越好,那么多游客慕名而来,与古枣林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难得的悠闲时光,她也深觉自豪。乡村在今日,已从千年的时光里醒来,正焕发出蓬勃又全新的生机,简直是和这千年枣树的新花一样。

“红枣枣,甜枣枣,甜甜的枣儿哄宝宝,宝宝吃了甜枣枣,香香甜甜睡觉觉。”耳边响起了《枣儿谣》。这是稷山本地的一首童谣。黄昏时步出枣园,在村庄的露天餐厅吃晚饭,看天色渐晚,枣园与村庄一并沉入幽蓝的暮色中。《枣儿谣》还在耳畔萦绕,身心悠然如梦,如花香,飘飘荡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