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美文摘抄

《苦才是人生》读后感 苦才是人生免费阅读

苏木美文摘抄网整理的《苦才是人生》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苦才是人生》读后感 篇1

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该喜欢那一段时光,完成那一阶段该完成的职责,顺生而行,不沉迷过去,不狂热地期待着未来,生命这样就好。不管正经历着怎样的挣扎与挑战,或许我们都只有一个选择:虽然痛苦,却依然要快乐,并相信未来。——白岩松

喜欢白岩松的这段话,而读了《苦才是人生》一书后,感觉其实道理是一样的。整本书都在讲心的修炼,学习佛法,修炼心的菩提,让自己能更智慧地面对人生。

苦乐皆由心造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乐观者会满足于杯子一半是满的。“索达吉堪布上师一语道出了苦与乐的真谛。一个人的人生是苦是乐,并不是由外境决定的。所以,我们不论身处什么环境、不论遇到什么挫折,与其一味地抱怨外境,倒不如静下来调伏自心。不执见、不痴迷,内心才能宁静。明白自己的心就是世界,外在皆是由心造!

不求以心换心,但求将心比心

世间人常说:”不求以心换心,只求将心比心。“又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自己,也爱别人,才能体现出生命的最大价值。对他人怀有一颗仁爱之心,是一种善意的情感。惟有如此,我们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生活的很轻松,快乐、美好和幸福才会永远相伴。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教育学生、要与家长沟通、要与同事交流、要与亲朋好友相处,其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就是真诚,学会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会,用心去爱,也是就常说的”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以宽容之心度他人之过: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对于别人的过失,必要的指责无可厚非,但能以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别人,就会让世界变得更精彩。

修心是一门技术

任何一个人的升沉、苦乐、正邪……都是由心决定的。

修心,是快乐人生的第一门功课。只要心光明,哪怕周遭长夜漫漫,人生也能充满光明。只要心温暖,哪怕天地寒风凛冽,人生也能始终温暖。只要心淡定,哪怕生活颠沛流离,人生也能安如泰山。只要心端正,哪怕路上山重水复,人生也能坚守正道。只要心透彻,哪怕世界混混噩噩,人生也能保持透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唯淡泊可以明志,唯宁静可以致远!

最后一句偈语与书友共勉: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苦才是人生》读后感 篇2

年初在尔雅书店买了一堆书,其中有一本最让我喜欢,虽然这本书和教育教学关系不大,但我却对人生、对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正确定位很有帮助。今天我就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这本书是由著名的藏传佛教大师索达吉堪布所着。作者在序言中写到这样一句话:”认识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

索达吉堪布是藏地伟大的佛学上师,被誉为”当代玄奘“。他在《苦才是人生》这本书中,向我们讲述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痛苦的不同方法。其中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是:”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人生在世,起起落落,有高峰就会有低谷,磕磕绊绊也是寻常之事。苦难,它是障碍,是难关;却也是机遇,是挑战,关键是你如何去看待它,所谓一念起则万法生,当你把苦难当成修行,当成是通往成功之路的考验,则会有很多解决痛苦的不同方式,战胜它,其实并不难!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有些时候免不了会感到很痛苦。比如,有朋友之间的,如觉得能够给自己正能量和善良互助的`朋友实属难遇;有工作方面的,如看到各自利己,谁也不想吃了亏而显现的各种一时的也好不一时的也好。这些不快等等,大多是有关人生态度方面的。很多时候也想过用许多的方式想让自己变得快乐起来,找朋友吃饭,和朋友诳街,去看电影、去购物、去旅游,但那些许的快乐只是昙花易谢,回归安静后,那份痛苦的感受依旧清晰深刻的印在自己的内心。

读了这本书后,自己想通了许多,也放下了许多。作者在书中这样写道:”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乐观者会满足于杯子一半是满的。“这其实就是个心态问题,索达吉堪布一语道出了苦与乐的真谛。一个人的人生是苦是乐,并不是由外境决定的,关键在于我们的内心。在我们的人生中,抱怨工作环境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把所有工作中的烦恼与不快归根于工作岗位的不好,却较少扪心自问:我的心境怎么啦?堪布上师告诉我们,与其一味地怨天尤人,总想改变外境来让自己快乐,倒不如静下来调伏自心。因为,这比什么都管用!在微信的平台上,我也收藏了这么几句话:”生命中有很多事情足以把你打倒,但真正打倒你的是自己的心态。“”人生不只有快乐,还有悲伤。两个心房,一个住着快乐,一个住着悲伤。须知,福兮祸所依,得意不可张狂“。在你人生在世,要学会调心,要学会知足常乐,多点阿Q精神。

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清贫,作为教师行业的我们,工资待遇不高,还要和各种家长打交道,从事着脑力和体力工作的双重压力,不干这行不知其中的苦楚。这种种都是让我们不停烦恼与抱怨的话题。面对这种工作上的”苦难“,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学会如何去面对这种种委屈。有位同事,无论碰到怎么样的事情都不会去发脾气,我们就问她是怎么做到的,她说了句另我至今难忘的一句话:”为什么要用他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这就是面对”苦难“,所给出的不同态度。今天我在微信上发了一句话:”生活累,一半来源于生存,一半来源于贪婪和欲望“,结果一个朋友跟帖,说是”生活累,全部都是无奈,为了父母,为了孩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她真的需要调节自己的心境……

面对苦难,有的人始终保持心境的平和,微笑面对,而有的人却因为他人的过失,产生委屈、愤怒或者失望的各种负面情绪。而你这态度的一些不同往往决定了最后,你是打败苦难还是被苦难所打败。还记得书中那位国王梦中的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的。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对于种种得失荣辱,用不着放在心上,因为,一切都会过去的。“苦与乐,一切皆由心造。宠辱不惊,笑看成败,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苦才是人生》,我只读了一遍,我想这本书我一定会再读的,因为其中蕴含着大智慧。

《苦才是人生》读后感 篇3

读了著名上师索达吉堪布所著的《苦才是人生》,上师以简明又富有甚深含义的言词,阐述了苦与乐的真谛,以为人处世的道理教导我们如何获得快乐、解脱痛苦,让我获益其中。

苦,人生为什么苦?苦又源于哪里?苦与乐究竟有什么关系?人们都想要离苦得乐,却又寻找不到苦的真相。上师开篇讲到“且不论生、老、病、死都是苦,单单在日常生活中,就难免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而世人自落地之日的第一声啼哭开始,就被各种依时而生的苦痛抑遏,并且一生为此苦心孤诣。

我们拥有的、想要取得的、未曾得到的一切万事万物,其实都只是昙花一现,致使我们总是在放不下与求不得中焦虑,一直执着于一颗被自己蒙蔽的心,却全然不知亘古不变的只有“什么都在变”。我们即使攥的再紧,结果只会事与愿违,所有的一切终将不会与自己的灵魂至死不渝,时间不会给任何事物这样的机会。

上师在文章中写道:“有智者说,人的奇怪之处太多了,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用金钱换取健康;活着时认为死离自己很远,临死时又仿佛从未活够;明明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眼下的幸福。”所以,明白无常、接受无常,便是化苦为乐的开始。

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以自己的方式好好活着,即使活着很苦、很累,也要尽最大的努力活下去。可是,谁都不会永远活着,但绝对会最终死去。为何人们又极度畏惧并且避讳着死亡?因为在人们的意识里,死亡就是走向黑暗,意味着所有一切都终将失去;因为对它无知,所以又毫无准备。我们放不下执着的、贪念的所有一切,也没有办法解脱对死亡的焦灼迷茫。

佛陀说“到了无可舍弃的境地,就是你超脱生死的时候”,可世人都在取舍之间,惴惴不安的徘徊着、痛苦着。因为我们未曾反观内省,也从来不愿给自己时间觉知自己、明了自己。

上师说“痛苦的根源就是执着,如果没有执着,这一切得失又与你何干”。对啊,如果没有执着,我们又有何可畏惧迷茫的,苦又何来?

文中有一个观点:“其实,整个世界,全部是我们心的'显现。”诸多的人一生都在想方设法看透世人的心,追求着别人的生活,往往忽略了了知自己的内心,从来未曾明白过自己。所以漠视着生命的根本,看不清生命的真相,更不知道最终的归途在哪里。很多时候,我们对于生命路上的的泥泞耿耿于怀,因为它不仅污染了鞋子,更堵塞了我们的心。我们生气却对于泥泞无可奈何,可是我们忘记了本是自己踩到了泥泞,打扰了它的安然,受苦的本是它。所以说,我们忽略的从来都是自己带给别人的困扰,还妄想通过改变外境、改变别人使自己获得快乐,最终还是品着无尽的苦果而不自知。

“万物唯心造”,唯心,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所以,一切从改变自己的内心开始。

快乐从来不是因为得到,而是源于放下。若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领悟这样一门至深的修心智慧,还有什么苦无可解脱。

在生命这样一条看似漫长又极其短暂的修行路上,愿我们都能不辜负此生的自己,真正能够离苦得乐!

《苦才是人生》读后感 篇4

对于索达吉堪布这位佛学上师曾经略有耳闻,读《苦才是人生》这本书自己才对这位佛学大师产生了无限崇敬,对人生的领悟才有了一点点的清晰,一点点的顿悟。“放自己一马”是读完此书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我所说的“放自己一马”不是对生活丧失热情后的无奈,不是对凡事都无所谓的无聊,而是努力后的顺其自然,不怨尤、不躁进、不强求,是把握机缘后的随行随喜,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

书的第一章说,人怎么活才能不痛苦,痛苦与否和追求的方向有关,追求对了当然就幸福。天地之间,一切都在变化,身体、财富、名声、亲眷等皆无常,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自己的心才与自己生死相随。可遗憾的是我们的心往往都不曾想明白: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用金钱恢复健康;活着时认为死离自己很远。临死前又仿佛从未活够;明明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眼下的幸福。所以要远离痛苦,就要从心开始。心结打开了就什么都明白了,痛苦就自然远去了。自己未曾学过佛法,也不曾开悟,偶尔的顿悟就只能算是人生的惊喜罢了,《苦才是人生》让我从心明白日月圆缺的无常岁月里,我们必须自己学会珍惜眼前的幸福,感受身边的幸福,这也是远离痛苦的最佳良方。如若不然我们可能就一直纠缠在失去后的惋惜、远离后的遗憾中,痛苦的指数就会成倍的增加。这时候我们必须学着放自己一马,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的面容,那就改变自己的表情吧,因为阳光出现在哪里都会带来温暖,温暖别人更温暖自己。

书的第二章说,佛是怎样为人处事的,原来佛从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这三者不仅可以培养德行,还能让自己远离祸害。我们都不是佛,将来也不能成为佛,所以我觉得我们不必就苛求自己做的和佛主一样好。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尽力与人为善,与人方便,与人快乐,在不违反法规和道德的前提下能放别人一马的时候,就是放自己一马。生活中对于身边人的小错,我们觉得可能会酿成大错的时候,那就善意的提醒一下,委婉的纠正一下,不要小题大做的妄加责备;别人的'隐私之所以叫隐私,就是想隐藏起来不愿公开的私人秘密,何苦要去说来道去呢?伤害了别人的同时也降低了自己的德行;一切都会过去,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揪住曾经不放的人就没有美好的未来。日子总要向前走,自己和身边的人一样都各有性情,生活中我们经常是能理解自己的所有做法,能为自己所有的过失找个理由,那么为什么不能为他人也找个可以理解的理由呢?放一马吧!大家都快乐!

书的第八章说,为什么我们的日子过得那么难,这个世界上,80%的幸福与金钱无关,80%的痛苦却与金钱息息相关。我们身边80%的人认为自己的日子过的难都是觉得自己没有钱。可是有钱了就幸福吗?没钱的时候我们都觉得答案是肯定的,可真的有钱的时候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可能就在大家苦苦为钱所累的过程中损失了很多再也找不回来的东西。其实理性的思考,我们的日子过的并不难,让我们为难的是我们的心,我们的无止境的欲望,有了一栋房子,还想再买一栋,有了一辆轿车,还想再买一辆更好的——,为了这些可有可无的东西,耗尽了自己的一生,也错过了本该拥有的幸福。其实你看古人在造字时,就已告诉我们关于幸福的答案了,“幸”字,上方是“土”,下方是钱的符号;“福”字,左边是“衣”,右上是“一口”,右下是“田”。也就是说,有地、有钱、有衣、有食,而且全家团团圆圆,这就是幸福。如此看来我们大家都是幸福的,让我们的心幸福起来,拥有幸福的心,才使追求幸福的教育,享受教育的幸福成为可能。

《苦才是人生》读后感 篇5

对于索达吉堪布这位佛学上师曾经略有耳闻,读《苦才是人生》这本书自己才对这位佛学大师产生了无限崇敬,对人生的领悟才有了一点点的清晰,一点点的顿悟。“放自己一马”是读完此书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我所说的“放自己一马”不是对生活丧失热情后的无奈,不是对凡事都无所谓的无聊,而是努力后的顺其自然,不怨尤、不躁进、不强求,是把握机缘后的随行随喜,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

书的第一章说,人怎么活才能不痛苦,痛苦与否和追求的方向有关,追求对了当然就幸福。天地之间,一切都在变化,身体、财富、名声、亲眷等皆无常,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自己的心才与自己生死相随。可遗憾的是我们的心往往都不曾想明白: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用金钱恢复健康;活着时认为死离自己很远。临死前又仿佛从未活够;明明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眼下的幸福。所以要远离痛苦,就要从心开始。心结打开了就什么都明白了,痛苦就自然远去了。自己未曾学过佛法,也不曾开悟,偶尔的顿悟就只能算是人生的惊喜罢了,《苦才是人生》让我从心明白日月圆缺的无常岁月里,我们必须自己学会珍惜眼前的幸福,感受身边的幸福,这也是远离痛苦的最佳良方。如若不然我们可能就一直纠缠在失去后的惋惜、远离后的遗憾中,痛苦的指数就会成倍的增加。这时候我们必须学着放自己一马,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的面容,那就改变自己的'表情吧,因为阳光出现在哪里都会带来温暖,温暖别人更温暖自己。

书的第二章说,佛是怎样为人处事的,原来佛从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这三者不仅可以培养德行,还能让自己远离祸害。我们都不是佛,将来也不能成为佛,所以我觉得我们不必就苛求自己做的和佛主一样好。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尽力与人为善,与人方便,与人快乐,在不违反法规和道德的前提下能放别人一马的时候,就是放自己一马。生活中对于身边人的小错,我们觉得可能会酿成大错的时候,那就善意的提醒一下,委婉的纠正一下,不要小题大做的妄加责备;别人的隐私之所以叫隐私,就是想隐藏起来不愿公开的私人秘密,何苦要去说来道去呢?伤害了别人的同时也降低了自己的德行;一切都会过去,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揪住曾经不放的人就没有美好的未来。日子总要向前走,自己和身边的人一样都各有性情,生活中我们经常是能理解自己的所有做法,能为自己所有的过失找个理由,那么为什么不能为他人也找个可以理解的理由呢?放一马吧!大家都快乐!

书的第八章说,为什么我们的日子过得那么难,这个世界上,80%的幸福与金钱无关,80%的痛苦却与金钱息息相关。我们身边80%的人认为自己的日子过的难都是觉得自己没有钱。可是有钱了就幸福吗?没钱的时候我们都觉得答案是肯定的,可真的有钱的时候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可能就在大家苦苦为钱所累的过程中损失了很多再也找不回来的东西。其实理性的思考,我们的日子过的并不难,让我们为难的是我们的心,我们的无止境的欲望,有了一栋房子,还想再买一栋,有了一辆轿车,还想再买一辆更好的——,为了这些可有可无的东西,耗尽了自己的一生,也错过了本该拥有的幸福。其实你看古人在造字时,就已告诉我们关于幸福的答案了,“幸”字,上方是“土”,下方是钱的符号;“福”字,左边是“衣”,右上是“一口”,右下是“田”。也就是说,有地、有钱、有衣、有食,而且全家团团圆圆,这就是幸福。如此看来我们大家都是幸福的,让我们的心幸福起来,拥有幸福的心,才使追求幸福的教育,享受教育的幸福成为可能。

《苦才是人生》读后感 篇6

去年在书店买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虽然这本书和教育教学关系不大,但对我解开自己人生中的种种困惑很有帮助。今天我就把这本书《苦才是人生》和大家分享。这本书是由著名的藏传佛教大师索达吉堪布所写。作者在序言中写到这样一句话:”认识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

索达吉堪布是藏地伟大的佛学上师,被誉为”当代玄奘“。清华、北大、港大、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众多高等学府的讲台上都留下过他的身影。他在《苦才是人生》这本书中,向我们讲述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痛苦的不同方法。其中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是:”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遭受各种各样的苦难,没错,谁都得学着面对人生的苦难。苦难,虽然折磨人,但也能造就人。关键是你如何去看待它。所谓一念起则万法生,当你把苦难当成修行,当成是通往成功之路的考验,则会有很多解决痛苦的不同方式,战胜它,其实并不难!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时免不了会感到很痛苦。比如:事业的挫折、疾病的折磨、亲人的离去、对财富的贪恋、内心的烦恼、情感的波折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我们。很多时候也想过用许多的方式想让自己变得快乐起来,找朋友吃饭,和朋友诳街,去看电影、去购物、去旅游,但那些许的快乐只是昙花易谢,回归安静后,那份痛苦的感受依旧清晰深刻的印在自己的内心。读了这本书后,自己想通了许多,也放下了许多。作者在书中这样写道:“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乐观者会满足于杯子一半是满的。”这其实就是个心态问题,索达吉堪布一语道出了苦与乐的真谛。在我们的人生中,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不能正视这些痛苦,一味地怨天尤人,总想改变外境来让自己快乐,这无疑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不论身处什么环境、不论遇到什么挫折,与其一味地抱怨外境,倒不如静下来调伏自心。因为,这比什么都管用。不执见、不痴迷,内心才能宁静。明白自己的心就是世界,外在皆是由心造!

人生在世,往往有太多的放不下。堪布上师告诉我们痛苦的根源,就是执著。即便只有针尖那么小的执著,也会引来绵绵不绝的痛苦。对于自己执著的,得到了,患得患失,得不到,伤心欲绝。如果没有执著,这一切得失又与你何干?没错,如果有一颗知足的心,懂得“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即使自己的人生不完美,目标不能完全实现,也会牢牢抓住幸福的翅膀。所以,何时放下了,何时就会满足,何时才会幸福。

最后我想用书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一切都会过去的。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对于种种得失荣辱,用不着放在心上,因为,一切都会过去的。“苦与乐,一切皆由心造。宠辱不惊,笑看成败,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